昆明市在20多年的时间里投资数百亿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滇池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天,执行一级A标准,但滇池的水质依然保持劣V类,营养状态指数从2003年的72反而升至2011年的78,2004-2011年营养状态指数的平均值是73.5,较2003年上升1.5%.
为治理太湖无锡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从2003年的15.7万吨/天增大至2009年的190万吨/天,执行一级A标准,到2010年太湖的总体水质依然是劣V类,营养状态指数2003年是57.8,以后数年反而升至62,2004-2011年8年的平均值是60.2,较2003年上升2.4%。
为治理巢湖合肥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从2003年38万吨/天扩容至2012年的190万吨/天,增长5倍,执行一级A标准,但巢湖的总体水质只是在2006年的从劣V类升至V类,富营养状态指数2003年是62.7,2004-2011年的平均值是60,较2003年仅降低了2.7%。
综合以上数据国家为治理三大湖投资100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但三大湖的总体水质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态指数有升有降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更为严重的是三大湖都爆发了大面积的、亘古未有的、可怕的蓝藻灾难。
昆明市1991年3月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1992年滇池便开始蓝藻大面积爆发,年年爆发蓝藻灾害,1999年前建设了四座污水处理厂,规模36.5万吨/日,1999年滇池爆发当时最大规模的蓝藻灾害–水华覆盖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厚度达到几十厘米。(参考资料:2000年02月23日《光明日报》《滇池蓝藻吞没了四十个亿》)。
为治理太湖,太湖周边城市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仅无锡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从2003年的15.7万吨/日提高到2006年105万吨/日,太湖蓝藻单日爆发的最大面积从2003年8月7日的186平方公里增加到2006年8月13日的1347平方公里,且蓝藻爆发的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
按住建部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污水处理规模为1.36亿吨/日,加配套管网建设成本约为3000元/吨,污水厂总投资约为4000亿,大部分已经执行1A标准,污水处理成本1.5元/吨,仅5年累计处理污水的支出为:1.3*1.5*365*5=3558.75亿,合计:7458亿,按照10年计算全国累计投入污水处理的费用不下万亿元,但2003-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污水厂对改善水质和富营养化无效!万亿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国家为治理三大湖投资100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但三大湖的总体水质都没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态指数有升有降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更为严重的是三大湖每年都爆发大面积的蓝藻灾害,仅无锡市在2007年-2011年为治理蓝藻已经花费了415亿元;这也再次证明了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中水是无机污水,中水排入湖中,打破了水体中的有机物与营养盐的动态平衡,造成藻类水质灾害;也证明了:“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因”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污水厂是通过菌类反应过程分解掉污水中的有机物,把有机污水(生活污水)变成无机污水,但排入湖体的中水又促使蓝藻大量繁殖,死亡的蓝藻又使水体的有机物增加又变成了有机污水。这是污水厂不能改善水体营养状态指数的根本原因。
有人可能认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是湖体营养状态指数不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以滇池为例,2008年滇池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从58.3万吨/日升至110.5万吨/日,但滇池的营养状态指数却从2003-2007年的平均值73.2上升至2008-2011年的平均值73.5。
由于我国采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处理的模式,污水厂的处理模式决定了其对污水中离子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是很有限的,虽然污泥会吸纳一部分Cu Pt Zn等金属离子,但环保部门对污水厂的考核指标只有:COD NH3-N TN
TP等四项,这样中水里金属、非金属污染物是否超标只有天知道!
污水治理事关我们每个的健康,现行的排污模式下,你吃的鱼或是污水中长大的鱼,你吃的粮食或是用污水灌溉的粮食。据2013年6月16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显著扩大
一成市售米镉超标》
以1A标准COD小于50mg/L,其中的COD是难分解的物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细微的颗粒碳,这些颗粒碳悬浮于水中,造成水中浑浊;大量死亡的蓝藻又增加了水质浑浊度。
污水厂由1B升至1A标准主要方式是添加聚合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化学物质,这又给水体增加了新的污染源;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看来污水厂既不能改善总体水质也不能改善水体的富营养状态。
转载:《光明网论坛》http://bbs.gmw.cn/thread-3030867-1-1.html